2010年7月30日 星期五

步道生態教室- 更寮步道日記 (步道日誌99.7.29)



7/29有安親班同學至椿萱農場戶外教學,為補拍「營造更寮百合步道」紀錄片,文彬、淑貞、麗娟及我再度上山,但有機茶園滿是大花咸豐草,大夥兒只好親自除草,整理出茶園的樣貌,每個人身上也因而佈滿大花咸豐草(鬼針草)種子。
拍完茶園風光後,開始在茶園尋寶,園區生態豐富,蜻蛉科有難得拍到的無霸勾蜓,以及善變蜻蜓、鼎脈蜻蜓、青黑琵蟌、還有眛影細蟌雄蟲夾著雌蟲頸部準備交尾,若雌蟲同意則會將尾部交配器往雄蟲腹部第二節的交配器靠,即完成交尾。蝴蝶有埔里紅弄蝶、竹紅弄蝶、石墻蝶、鳳眼方紋蝶幼蟲,同翅目有長翅蠟蟬、條紋廣翅蠟蟬與眼紋廣翅蠟蟬。直翅目有褐背細蟴及一隻不知名的螽蟴。

2010年7月27日 星期二

步道生態教室- 步道日記 (步道日誌99.7.25)


今(7/25)上午6:20上步道,約走了5個階梯,即發現一隻黑色天蛾幼蟲停棲在鳳仙花上,經查,係芋雙線天蛾幼蟲,幼蟲以天南星科,鳳仙科葉子為食;另步道旁的榕樹上有隻圓端紫斑蝶幼蟲,係以桑科榕屬為食,亦有隻四紋象鼻蟲停棲在它的食草-月桃上

2010年7月19日 星期一

發現四分溪生態之美-樹梅古道(99.7.19)


今天(99.7.19)與文彬、淑貞、麗娟約久如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邱天錄先生,在久如在地人事陳金龍先生帶領之下登樹梅古道。約9:00 由福德宮進入,沿途樹梅很多,可惜非生產季節,無法採下來止渴。陳金龍沿途解說樹種及從前曾有人過著靠山吃山的生活、岩石冒出泉水等生態。
因沿途都是上坡路段,且無階梯,讓我們走得有點辛苦,好在都走在樹蔭下,否則,大夥兒可能無法承受酷熱的陽光。中途,在一處地形奇特的地方休息,談論地形是如何形成、如何製作步道地圖、如何反應市政府規劃登山步道。
休息後,陳金龍先生返回,而我們繼續往山上前行,不久,即到達拇指山。母指山我曾走過無數次,可是不曾由樹梅古道前往,都是由南港山縱走步道前往。由拇指山下山,即往南港山縱走步道方向續走,沿途一路想找80巷的路線,但均無所獲最後,我與邱先生一起往麗山橋 (50巷)方向下山,文彬、淑貞、麗娟由北興宮步道下山,結果發現,原來80巷就在50巷的叉路上,真是得來全不費功夫,故原本預估需1個多小時的路程,僅花了20分鐘。
沿途上拍攝到樹瘤、雙尾燕蝶、岩石冒泉水、特殊樹形、中形金蛛腹面、茅瓜,蜈蚣吃枯葉蛾幼蟲等生態。

步道生態教室- 發現四分溪生態之美 (步道日誌-樹梅古道99.7.19)


今天(99.7.19)與文彬、淑貞、麗娟約久如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邱天錄先生,在久如在地人事陳金龍先生帶領之下登樹梅古道。約9:00 由福德宮進入,沿途樹梅很多,可惜非生產季節,無法採下來止渴。陳金龍沿途解說樹種及從前曾有人過著靠山吃山的生活、岩石冒出泉水等生態。
因沿途都是上坡路段,且無階梯,讓我們走得有點辛苦,好在都走在樹蔭下,否則,大夥兒可能無法承受酷熱的陽光。中途,在一處地形奇特的地方休息,談論地形是如何形成、如何製作步道地圖、如何反應市政府規劃登山步道。
休息後,陳金龍先生返回,而我們繼續往山上前行,不久,即到達拇指山。母指山我曾走過無數次,可是不曾由樹梅古道前往,都是由南港山縱走步道前往。由拇指山下山,即往南港山縱走步道方向續走,沿途一路想找80巷的路線,但均無所獲最後,我與邱先生一起往麗山橋 (50巷)方向下山,文彬、淑貞、麗娟由北興宮步道下山,結果發現,原來80巷就在50巷的叉路上,真是得來全不費功夫,故原本預估需1個多小時的路程,僅花了20分鐘。
沿途上拍攝到樹瘤、雙尾燕蝶、岩石冒泉水、特殊樹形、中形金蛛腹面、茅瓜,蜈蚣吃枯葉蛾幼蟲等生態。

步道生態教室- 步道日記 (步道日誌99.7.16)


7/16上午8:00才上山,趨光性的蛾類已飛回林內或躲在樹葉底下,僅剩一隻小點白毒蛾,而菜園裡有對紫蛇目蝶在交配,它與其它蛇目蝶不同,幼蟲是吃棕櫚科植物,而其它蛇目蝶是以禾本科植物為食;菜園旁的竹子上,有隻黑竹緣椿象,係以竹子汁液為食,過去未曾在此發現。下山騎腳踏車回家途中,發現一隻蛛蜂拖著白額高腳蛛回巢,但高腳蛛尚未完全昏迷,死爬著馬路上的石頭,蛛蜂拖的很辛苦,於是再打一針先去探路線,返回後就拖著蜘蛛往山坡狂奔;另路上也有一隻透翅蟬-紅色型,拍下它也拍下自己的身影。

2010年7月18日 星期日

步道生態教室- 步道日記 (步道日誌99.7.10)


步道上的華八仙很多,過去不曾發現甚麼昆蟲喜歡它,最近卻發現雙斑白肩天蛾幼蟲在吃它。菜園旁有二隻黑腹長頸金花蟲再它的食草薯蕷上交配,鐵絲網上亦停棲一隻鋸線天蛾,二隻狹翅弄蝶亦在菇婆芋上交配,白條斑蔭蝶亦在步道旁徘迴,白痣珈蟌與短腹幽蟌亦出現在步道上乘涼。

2010年7月11日 星期日

步道生態教室- 步道日記 (步道日誌99.6.20)


6/20是椿萱農場蓋斑鬥魚復育日,九天玄宮附近步道口巧遇山友,閒聊後即步行上山,入口處即發現沫蟬的蟲巢像口痰,隱約可看見他的身影,其下方的鳳仙花葉面上,有隻細身獵椿象,這是我第一次與它相遇。到達農場由林明淑老師分配當日工作,主要係將魚缸搬到新建解說地點予以固定,再搬石頭、種水草、放入蓋斑鬥魚,工作時間利用空檔在農場尋找獵物,時序入夏,昆蟲紛紛出籠,青黑琵蟌就在工作場所,擺著相同姿勢一動也不動任大家拍照;枯葉蛾幼蟲與枯葉、枯枝混在一起,讓大家看了嚇一跳,還有背面很像黃三線蝶的姬黃三線蝶四處飛舞,眼紋廣翅蠟蟬就在園區雜草上,小斑紅沫蟬在農場四處可見,工作結束收工歸途中,發現葉蟬與四紋溝腳葉蚤。
第一次在農場發現這麼多昆蟲,可見農場已在主人耕耘之下,形成適合空蟲生存的環境。

2010年7月10日 星期六

步道生態教室- 步道日記 (步道日誌99.6.19)


時序入夏,步道上昆蟲種類也變得多樣性,不再以蛾類為主的昆蟲世界,6:00由中華科技大學旁踏上步道,隨即看到二隻曲尾春蜓雙宿於觀音座蓮上,不久,又有色彩鮮豔的白綠黑角綠尺蛾停棲在山棕上,而菜園旁的欄干上,有隻漂亮的巨山蟻徘廻尋找獵物;行走至第一個土地公廟,少見的台灣絨毛弄蝶與鸞褐弄蝶,在涼亭內吸食山友滴落的水。而步道的枯木上,有長的像靈芝的相鄰小孔菌,行至接近鞍部的臺地,無尾鳳斑蛾幼蟲在樹幹上往下爬,好像想找個安全的化蛹地點,而綠瓢蠟蟬若蟲躲在樹枝上,但還是難逃法眼,它那尾部是否巷像毛筆。

步道生態教室- 步道日記 (步道日誌99.6.19續)


行至鞍部,一隻白波紋小灰蝶在鞍部地上吸水,一位同好也趕緊拍攝,往北興宮步道下山,一隻綠瓢蠟蟬停在月桃葉柄上,綠色是它的保護色;續往下走,苔峨幼蟲用它的毛織成的繭懸掛欄干上;行走至步道接近涼亭處,五色鳥在枯木上建築它的新家,看它往洞裡啄出一塊木片甩掉,然後再往洞裡仔細瞧瞧,那個地方需再修飾,再鑽進去,不停的重複相同的動作,只希忘給北鼻一個溫暖的家;行至步道口,一隻麗紋石龍子看到我,急著想找洞鑽,但找不到洞,我也拍了它的身影就放它一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