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0月14日 星期四

步道生態教室- 步道日記 (步道日誌99.10.12)


杜虹花是步道旁常見小喬木,也是很多小昆蟲的最愛,但因為喜愛它的昆蟲不是小,就是躲在葉裡,所以經常疏於觀察。
10/12上步道時,佇足步道旁一棵杜虹花仔細尋找,發現溝腳葉蚤在葉上啃食或交配;溝腳葉蚤是屬於鞘翅目金花蟲科,因其後腳粗壯且有彈器,遇到危險會像跳蚤一樣自葉上彈起,故稱葉蚤;另有隻白斑佩蛾幼蟲,吐絲把二片葉子合起來,躲在裡面吃,這是它的習性,小時候會捲一小片葉子,長大後身體太大,就會把二片葉子合起來。二星龜金花蟲也喜歡吃杜虹花葉子,不過當日未發現。

另於觀音座蓮的小苗上發現斜條大象鼻蟲,以及於石壁上發現煙管蝸牛。

步道生態教室- 步道日記 (步道日誌99.10.08)


好久沒走到九五峰,今天(10/8)目標是九五峰,上午6:30上山,天氣陰霾,約7:00開始飄著細雨,通常由中華科大走到九五峰約1小時,邊走邊拍照,總共花了1小時40分鐘。

雖然步道走過千百回,但仍有些驚奇發現,暗點夜蛾-雄在菜園旁山苦瓜葉子上,其雌蛾確遠在接近九五峰的路旁,步道上菇類很多,惟對菇類瞭解不深,僅查到二種菇類-冬季馬勃及略薄多孔菌;另還有一點燕蛾及胸紋銹天牛。一般天牛觸角較身體長,而胸紋銹天牛觸角較身體短,且身長不及1公分,屬小形天牛。

步道生態教室- 步道日記 (步道日誌99.09.30)


凡那比颱風過後,步道上昆蟲顯然變少,不知因路燈損壞致趨光性昆蟲無光線可撲,或是被颱風摧殘而死。
但步道上仍有些昆蟲顯現出與過去不同面貌,大灰枯葉蛾在菜園的鐵絲網上產卵,顯然它不是個好媽媽;黃斑鐘蟋蟀群聚在菇婆與及觀音座蓮上,可能繁殖季節已到,群聚易於尋找對象交配;另步道口也有少見的空點雙尾尺蛾及未成熟鼎脈蜻蜓雄體,還有褐背露蟴及拉都希氏赤蛙。

步道生態教室- 步道日記 (步道日誌99.09.26)


凡那比颱風緊接著東北季風,為北部地區帶來豐沛雨量,也為南港山縱走步道沿途的四分溪支流帶來潺潺流水,步道上水聲與蟬鳴交錯,陰涼的空氣中充滿負離子,讓人倍覺清爽。
行至第一座土地公廟,對面白匏子開滿淡褐色花,甚為漂亮;北面的山坡上,東方狗脊蕨的幼葉,紅的讓人驚嘆。步道上有隻玉帶弄蝶吸食鳥糞補充礦物質,枯安鈕夜蛾停棲在鬼桫欏上,就像一片落葉;另有隻赤獵椿象在菇婆芋葉面上尋找獵物。

2010年10月2日 星期六

步道生態教室- 步道日記 (步道日誌99.8.28)


8/28上南港山縱走步道時,山上土地非常乾燥,山溝乾枯了無生氣,雖然8/29及8/30「南修」颱風帶來豐沛雨水,但9/3再上步道時,雖然感覺較溼潤,但山溝仍然沒水,是水脈被阻塞,還是雨水來得太急大地一時無法含養?為避免北二高山坡滑落造成之悲劇重演,步道上亦安裝了順向坡監視器。
步道上仍有很多昆蟲值得慢慢欣賞,黃斑鐘蟋蟀同時出現若蟲、已長出翅芽即將轉成蟲者、及翅膀已長完全的成蟲;入口處有隻十星大瓢蟲,長的就像星點大金花蟲,請仔細品嘗,金花蟲的觸角較瓢蟲長很多,這是主要區別。步道上的菜園有隻蛾垂吊在山苦瓜葉上,翻開葉背原來它已成為蟹蛛的食物。而在這晚夏,蟬仍頻繁出現,有白痣廣翅蠟蟬、青蛾蠟蟬、綠瓢蠟蟬、台灣騷蟬。我最喜歡綠瓢蠟蟬,因它最喜歡跟人玩躲貓貓,而騷蟬是夏天最聒噪的蟬,可能因為這樣才會被稱為騷蟬。另螽蟴的長角與長腳亦值得欣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