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0月17日 星期一

步道生態教室- 步道日記 (步道日誌100.10.16)

今天隨原生植物協會調查南港山縱走步道的植物時,巧遇鄰居山友:「好久沒看到你寫步道日誌」,回家一查,前次寫日誌已是100.9.19,主要是去了一趟西藏,返台後又忙著整理旅途中的照片及影片。步道兩旁的植物又被政府機關修理的悽悽慘慘,就連緊貼山壁的小毛氈苔也不放過,且有山友拿著不屬於山上應有的園藝植物去栽種,直讓人搖頭。步道上隨然未發現新的昆蟲,但有二種枯葉蛾仍令人讚嘆生物的奧妙,大灰枯葉蛾就像捲曲的枯葉,而鋸齒枯葉蛾像展開的枯葉。
另今天在原生植物協會老師的帶領下,發現幾種以前不認識的植物,在此與大家分享:
1.金粟蘭:與常見的紅果金粟蘭不同,是藤本防火植物。
2.紅葉樹:葉不會變紅,葉緣常呈鋸齒狀。
3.密花五月茶:光聽這個名稱就讓人垂涎三尺,它是屬於大戟科,果實成熟為紅色。

2011年9月21日 星期三

步道生態教室- 步道日記 (步道日誌100.09.19)

在步道上,正為一隻約1公分的黑翅細蟴若蟲拍照,山友說:「你的眼睛跟我們不一樣,那麼小的蟲也看得到」,我說:「我們的眼睛都一樣,我們看的世界不同」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,有人喜歡看風景,有人喜歡鳥,有人喜歡逛百貨公司尋找漂亮的衣服。步道旁的華九頭獅子草開著淡紫色花朵,雖然小但不失美色,而老中青三代的黑竹緣椿象在新長出的竹子上吸食汁液,三角斑褐蠶蛾也不顧行人的干擾,忙著交配繁衍下一代,鈴斑翅夜蛾停在山苦瓜上,其上翅基部二個類似眼睛的黑色三角斑,仔細端詳就像臉譜。小型的織蛾也出來亮相,台灣黑星小灰蝶在大花咸豐草上吸食花蜜,而姑婆芋上常見的黃斑鐘蟋蟀也由若蟲長大為成蟲,準備進入交配繁殖期,綠瓢蠟蟬雖然常見,但每次仍忍不住留下它可愛的身影。雖然時序入秋,但步道上仍有很多精彩的畫面,讓有興趣的人去尋覓;天涼好個秋,希望大家出去走走。

2011年9月4日 星期日

步道生態教室- 步道日記 (步道日誌100.09.03)

好久不見了,皇蛾!皇蛾,屬鱗翅目天蠶蛾科,展翅約20公分寬,是鱗翅目中最大的一種,故取名「皇蛾」,其前翅末端像蛇頭,又名蛇頭蛾。第一次在步道看到它是94.4.24,事隔多年,仍驚嘆它的大與美。上午六點半上山,行至菜園旁,看到帆布圍籬上,停了一隻皇蛾,沒有馬上拿取相機,先仔細端詳。拍照時,陸續圍過來的山友都瞠目結舌,紛紛拿起照相手機留下紀念。今天再次相逢,當然不能像前次只拍他全身,將它細部解析後,更能體會它的美,紋路及色澤層次像一張完美的編織品,一根根鱗毛與鱗片,形成良好的保護材,聰明的人類,你可以嗎?

2011年9月1日 星期四

步道生態教室- 步道日記 (步道日誌100.08.30)

南瑪都颱風於8/29登陸台灣,造成南台灣多處淹水,損失慘重,然而,它卻滋潤北台灣,一樣台灣兩樣情,象徵著政治分藍綠。
上午一早,上山看看步道有無異樣,只見步道兩旁的草本植物都被剃了光頭,當然見不到昆蟲的活動,好在步道旁的菜園,山苦瓜葉子長的正茂盛,提供昆蟲一個良好棲息地。
首先發現犁紋黃夜蛾與藍緣苔蛾,它那黃色的翅膀與山苦瓜的黃花相輝映,達到保護作用;而綠色型的大螳螂,在綠葉闢蔭之下,伺機捕捉小昆蟲;步道旁的白痣珈蟌與鼎脈蜻蜓追逐著小昆蟲,但它捕捉昆蟲的能力與我的攝影技術一樣遜,好幾次見它空手而返,就像我無法捕捉它抓蟲的鏡頭。
今天看到的昆蟲,除大螳螂及犁紋黃夜蛾無法判斷其性別外,其餘均是雌性,是否代表著夏日將盡,進入繁殖季節,雌性昆蟲出來尋偶。

2011年7月27日 星期三

步道生態教室- 步道日記 (步道日誌100.07.15)

山,快樂時去與山友分享樂趣,鬱悶時去透透氣,廢氣吸多了去換換氣;山,有個像彌勒佛的大肚量,不論你心情如何,都願意接納。居住在台北盆地,四週環山,交通便利,只要有心,隨時都可上山抒發心情。
騎著腳踏車,沿著四分溪,穿過中研院、久如社區至南港山縱走步道登山口上山,是退休後主要休閒活動,四分溪畔及縱走步道,是多年來摸索生態的主要地方。背著相機看到就拍,拍了就查,就這樣一步一腳印,培養出對蕨類與昆蟲的興趣,也認識很多不認識的人,不知他來自何方,也不知他前往何處,見面問聲:早。偶而山友問起:今天看到甚麼寶,拿起相機show二張與其分享。
今晨約6:30出門,寬腹螳螂首先與我打招呼,習慣棲息於台灣欒樹的大紅姬緣椿象,也飛到對岸邊坡的矮樹叢會面,菜園的甘蔗上,有斑角蔗蝗與台灣稻蝗在用餐,大鳳蝶也出來享受美食,綠色型的薄翅蟬藏在山苦瓜的綠葉上,讓大家忽略它的存在。褐樹蛙經過一夜的求偶鳴叫,未找到對象,無奈的趴在枯木上;以山豬肉(清風藤科)為主食的大綠弄蝶,過去只見其身影,今天終於捕捉到它的畫面。回程於中華科大,亦見肉食性的厲椿象在圍牆上徘迴,回到家已9:00,結束今日的前奏曲。

步道生態教室- 步道日記 (步道日誌100.07.12)

晨間,沿著四分溪的汛洪道騎著腳踏車慢行,土蜂在邊坡的颱風草上遊走尋找獵物,翅膀受傷的黑樹蔭蝶停棲在大花咸豐草葉上,難以展翅飛翔;而四分溪之水泥護欄上,茶胡麻天牛東張西望,似乎在尋找歸路,而絨蟻蜂也不顧面子在護欄上辦事。
騎至中華科大西側的登山步道,停妥腳踏車,步行上山,步道上乾乾淨淨無落葉,原來附近居民在打掃,真是感動,我這登山客只知在步道穿梭、享受森林的幽靜,真是汗顏。
行至菜園旁,菜園的網式圍籬上,有隻雞冠細身赤鍬形蟲,過去看到的鍬形蟲以黑色扁鍬形蟲為主,
黃褐色鍬形蟲第一次認識它。行至獅園福德宮,有隻薄翅蟬(褐色型)停在路旁樹幹,而鞍部附近今天也很精彩,玻璃尺蛾展現透明窗格翅膀,紫蛇目蝶幼蟲躲在黃椰子葉背上用餐,其顏色與葉子相近,真是完美的保護色;刺蛾幼蟲也展現漂亮身影,不過,千萬不要碰觸它,它可會讓你刺痛入骨。
步到行走千百回而不厭倦,就是為尋找以前未曾看過的物種,那種快樂只有身處其中的人能體會。

步道生態教室- 步道日記 (步道日誌100.07.04)

今天與中研院陳宗憲老師上步道,為7/16原生植物協會導覽作準備,當然除了植物以外,還觀察到很多物種。
今天最興奮的是發現很多第一次在這步看到的物種,有獨角仙(雄)、褐樹蛙、蚰蜒;獨角仙常以光蠟樹汁液為食,步道上並無此樹種,但卻在菜園旁的草叢看到它;褐樹蛙是我們在撿拾大葉楠的果實,無意間於枯木上發現,它的特徵是兩眼與吻之間有淺色三角斑;而蚰蜒屬節肢動門唇足綱,喜愛生活在溼冷的地方,不常見,以蜘蛛及小昆蟲為食。
另外發現了澤蛙、雌黃尺蛾(雌)、大琉璃食蟲虻、黃三線蝶、還有一隻蜈蚣在捕食昆蟲。

步道生態教室- 步道日記 (步道日誌100.06.24)

趁著米雷颱風來臨前,巡視一下步道,上午6:00上山,步道上有蟪蛄及小蟪蛄蟬鳴聲伴隨,菜園旁的大花咸豐草上,紅透目天蠶蛾懸掛著像一片枯葉,獅園土地公廟旁的山櫻花,有蘋掌舟蛾幼蟲在用餐,黃長腳蜂亦趁著颱風來臨前出來覓實,土地公廟北側有鸞褐弄蝶在地上吸水。
回程於步道上看見竹雞覓食,可惜距離太遠且逆光,無法拍好它;另於柚子樹旁的野薑花葉上,發現一隻台北樹蛙,其顏色與樹葉幾乎相同,很幸運發現它。因陽光照在樹蛙反光的關係,一直等到烏雲遮住陽光,才拍出其真實顏色。回程路上巧遇鄰居與蔡爸,又帶他們欣賞樹蛙的美麗畫面。

2011年6月16日 星期四

步道生態教室- 步道日記 (步道日誌100.06.14)

今天與蔡爸相約調查椿萱農場的蕨類,調查結果約有28種,適逢炫媽咪幼稚園在椿萱農場舉辦戶外教學,約10:40調查完畢即下山。
剛到農場時,高先生即熱心帶我們拍台灣麝香鳳蝶的蛹,共有四個,其中二個以網子罩住,準備羽化後觀察。台灣麝香鳳蝶的蛹太漂亮,拍它花了10幾分鐘。
現在是沫蟬與蝴蝶大發生期,農場到處都是紅紋沫蟬及小斑紅沫蟬,沫蟬常拍,所以未再打擾,蝴蝶拍了姬黃三線蝶、雌褐蔭蝶、紅星斑蛺蝶,另有隻夜蛾幼蟲,看到我們時立即抬頭舞爪警告我們,後來發現我們不具威脅性,又趴下睡覺,過程相當好笑。回程也在步道旁看到寬腹螳螂若蟲,挺著大大的肚子在枯枝上等待獵物。

2011年6月12日 星期日

步道生態教室- 步道日記 (步道日誌100.06.09)

100.6.9早上7:00上步道,原打算由北興宮步道下山,但初夏的步道太精彩,若由北興宮步道下山可能已日正當中。首先看見青蛇從眼前閃過,宣誓屬於它們的季節來臨,登山客行走步道應格外小心;拉都西氏赤蛙躲在枯葉下,行成很好的保護色;天南星科的土半夏也冒出漂亮的花,小形的黑紋條金龜隨處可見,而薄翅天牛停漆在步道旁的桑樹上。春季常在長梗紫麻看到泡沫狀的沫蟬蟲巢,其若蟲已成長為成蟲,飛到溪流旁的菇婆芋上,吸食菇婆芋的汁液;而菜園旁的長梗滿天星,有不少以它為食的雙條長葉蚤;回程看見一隻像擬態蜂的琉璃食蟲虻。


步道行走多年來,很久沒看見網路上查不到的物種,今天看到不知名的天蛾幼蟲,及不知名的繭,希望認識的同好,好康相報。

步道生態教室- 步道日記 (步道日誌100.05.21)

5/21上午帶中研院志工12人登更寮古道望高寮,途中探訪黃家、潘家、高家等古厝,亦看到行走更寮古道多年未曾見過的昆蟲,不僅志工們很興奮,我也覺得不虛此行。因當天下午我即搭機至大陸旅遊,所以遲至今才把日誌整理出。
首先在黃家古厝旁的燈稱花上,有好幾隻眉紋天蠶蛾幼蟲在大快朵頤(翌日中研院志工在森林步道的鐵冬青上,亦發現好幾隻),因燈稱花亦屬冬青科,可見冬青科植物,係眉紋天蠶蛾幼蟲主食之一;而黑端豹斑蝶幼蟲也在步道上的茶匙黃(堇菜科)上猛吃;大坪段的枯木上有彩虹吉丁蟲,彩虹吉丁蟲我多年前曾在溪頭見過,低海拔未曾發現。
望高寮上更精彩,紅邊黃小灰蝶與盾背椿象在野桐上交配,準備繁衍下一代;盾背椿象常在大戟科野桐屬的葉背上產卵,成蟲有護卵、護子行為,上山時可仔細觀察;而紅邊黃小灰蝶幼蟲以火炭母草為食草,亦是容易觀察的蝴蝶;而以青剛櫟為食草的台灣大椿象,也飛到望高寮的芒草上湊熱鬧。
回到步道口的停車場,在甘薯葉上發現台灣小紫蛺蝶(雌),台灣小紫蛺蝶幼蟲以台灣朴樹為食草,成蟲領域性強。還有綠豔白點花金龜、黃星天牛、黃紋細翅天牛、台灣花螳螂若蟲等,真是精彩。

2011年5月13日 星期五

步道生態教室- 步道日記 (步道日誌100.05.09)

今日與蔡爸相約至更寮古道,我是為5/21帶領中研院生態志工登古道作準備,蔡爸是為避免颱風摧殘步道百合花,預先拍攝今年的成果。大坪段的百合已盛開,而望高寮的百合含苞待放。
8:20上步道,原本跟蔡爸表示不拍照,但二人還是手癢,因為第一次拿起相機,是為了拍一隻北部低海拔才有且稀少的獵椿象;走道大坪段涼亭附近,小毛氈苔的花開滿整個邊坡,真是漂亮,而肉穗野母牡丹也盛開,途中還有棕長頸捲葉象鼻蟲,及以薑科為食草的細紋黃鉤蛾幼蟲,也順便留個紀念。
圖文  謝三明  整理  潘文彬

2011年5月7日 星期六

步道生態教室- 步道日記 (步道日誌100.05.01)

五一勞動節,這是勞工的最愛,因它們在終年的勞動中,獲得一個與眾不同假日的滿足感,他們可以同時擺脫主管與子女的束縛,度個屬於自己的日子。但今年的勞動節卻是在星期天,雖然政府公佈可補假,因決定太倉促,很多公司未補假,所以得到的可能是-失落感。在這屬於勞工的節日,椿萱農場主人高先生與林明淑老師,安排親屬採茶活動。
9:00左右,各家攜家帶眷在屬於自己的範圍,於林明淑老師指導下,以一心四葉(幼葉)或一心三葉方式開始採茶,有母子檔、夫妻檔、親戚檔,將茶園擠的滿滿的,期間穿插著彭賜招老師的客家採茶山歌,以及傳統的茶園聊八卦,讓人難以忘懷。
10:30左右,結束採茶活動,高先生記錄各家採茶量,並進行日光萎凋與室內萎凋等製茶初步程序,讓茶葉內水份蒸發,並隨著氧化的化學作用而發酵。可惜,因配合提早一星期的母親節活動而於11:10即下山,無法記錄完整製茶過程,亦無法於夜晚欣賞螢火蟲饗宴。

2011年4月15日 星期五

步道生態教室- 步道日記 (步道日誌100.04.10)

今天凌晨5點左右醒來,一直無法再入睡,不知是否因更寮今日有百合施肥活動,想到跟好朋友同做一件美好的事,就高興得睡不著。
上午8:30於舊庄國小集合後,就陸續共乘上山,聆聽林明淑老師講解工作內容,及檢討接續的活動日期後,就各自帶著工具及百合上山,沿途為部分生長地點不佳的百合移植,並為所有百合施肥,以及在望高寮上補種百合。
回程時,因有些參與活動的人未曾走過大坪湖,所以繞道大坪湖返回椿萱農場。
過去在百合活動中,我都是殿後尋找寶物拍照,今天因身體不是很舒服,所以領先抵達農場,吃完明淑老師準備的香蕉及橘子,未向部分老朋友say goodbye就回家,感到很不好意思。
今天拍到的昆蟲不多,但仍有些驚喜,步道口路燈柱的露鏽苔蛾、農場的羊奶埔及涼亭旁火炭母草葉背,各有不同的葉蜂幼蟲在吃葉子;而今天大家最感興趣的,是停在虎皮楠上三隻拖著長長尾巴的蟲蟲,他的長相像以前曾在水金京上看到的波帶鉤蛾幼蟲,回家一查,他就叫「虎皮楠鉤蛾」幼蟲,成蟲長的甚麼樣子尚未查出,類似長相的鉤蛾幼蟲尚有L紋鉤蛾、凹角鉤蛾。
過去很少拍植物,這次有些不常見的花盛開,所以仍拍了些。有農場的鳶尾花、大坪段的茜草樹、大坪段轉往望高寮交會處的小錦蘭花苞,望高寮的西施杜鵑與金毛杜鵑。

2011年4月9日 星期六

步道生態教室- 步道日記 (步道日誌100.04.07)

上午8:30與文彬、淑貞及中研院陳老師上步道,主要是為南港山縱走步道的植物作衛星定位,俾對4/16原生植物協會舉辦的步道原生植物解說作準備,當然也順便探索可愛的昆蟲。
離步道口約5公尺的邊坡上,有隻夜蛾與青苔顏色相近,具有完美的保護色;短毛堇菜上有白帶符夜蛾,牠翅膀上菱形的圖案,讓人讚嘆;粗齒紫萁的孢子葉上停棲著藍紋燈蛾,顏色與孢子葉形成美麗的對比。
回程由步道南側往中華科大途中,有瓜黑斑瓢蟲停棲在其寄主物-黑果馬交兒葉子上啃食;紅腹細蟌停在掉落的竹葉上,像個專業模特兒,保持固定姿態任憑我們拍攝;而白裙弄蝶也不安於室,本來停在遠處,看我們要拍牠,即刻飛到面前,我也立即按下快門,拍下她穿著黑上衣、白裙子的身影,這是今天最爽快的一拍。

2011年4月6日 星期三

步道生態教室- 步道日記 (步道日誌100.04.01)

3/29及4/1皆有上步道,但遲至清明返鄉祭祖,才抽空把日誌補上。
雖然步道已走過數百回,但奇蹟仍經常出現,3/29竟然讓我拍到鳳頭蒼鷹,是一位不曾相識的爬山同好,可能曾看過我常在步道攝影,告知鞍部大榕樹的樹梢停棲一隻鳳頭蒼鷹,看牠頭不停的轉動,不知是否在尋找獵物,我的相機也不停的按,感謝數位相機的發明,否則午餐可能要餓肚子。

步道旁有隻長相奇特的昆蟲,經查,是八仙黑斑瓢蟲的幼蟲,它屬植食性的瓢蟲,葉子上有被啃食的痕跡,就是他的傑作。菜園旁的網子上,有隻山茶斜帶尺蛾,也是少見品種。還有晝行性的奧氏弩螢,求偶過程非常好玩,竟玩起4P,整個過程以錄影存證。其他尚有四紋溝腳金花蟲、黑點捲葉象鼻蟲、紅目天蠶蛾,以及尚未查出其名的非常小型的象鼻蟲。
最近看一本書「流浪筆記」,敘述作者獨自至世界各地旅遊的紀錄,我也喜歡這種生活,說不定哪天我也會去流浪。

2011年4月4日 星期一

步道生態教室- 步道日記 (步道日誌100.03.17)

早上準備出門,正再猶豫要去圖書館或上山時,太太突然問起:要去哪裡?主要因日本核電廠事故,輻射線外洩,要我避免曝露在外面。其實日本距台灣很遠,若台灣有問題,那日本不是全完了,對於輻射線外露,我們要有警覺但不要恐慌。最後仍然選擇去步道走走。

步道上的散血草正開著人形花瓣,散血草,好個像藥草的名字,據網路上記載,是可消腫的草本植物,黑尾擬天牛也悠閒的在葉上觀望,而不銹鋼欄杆上的枯葉蛾幼蟲仰起頭,嗅一嗅空氣,探索它的食物。最讓人莞爾一笑的是,一棵蕨類的幼葉,依生長期不同而出現不同風貌,剛開是兩個頭相依偎,顯現出甜蜜的樣子,後來吵架鬧的怒髮衝冠,最後總算開花結果,是我太有想像力,還是大自然就是這麼奇妙。

2011年3月9日 星期三

步道生態教室- 步道日記 (步道日誌100.03.09)

今天星期三,原是固定與同學爬山的日子,因這星期每天都有節目,決定偷懶一次,攜帶相機上山。8:00到達步道口時,陽光已灑滿大地,蛾類大都返回森林,但慢慢走、仔細品嘗大地的風味,仍可為相簿增加漂亮的一頁。步道上的栗蕨幼葉,雖然常見但它也常展現不同風貌,即將展開的羽片近看就像二顆眼睛,遠看就像眼鏡蛇抬起頭,側看像朵綠色的花;而上星期六與中研院志工爬山時,在大葉楠幼葉上發現的暗點燈蛾幼蟲仍然健在,小毛氈苔也長出花柄,可能再二星期就會開花;而在第一座土地公廟旁的桂花上,有隻霜降天蛾終齡幼蟲,它曾在中研院森林步道發現以馬鞭草科的大青為食,不知是否也以木犀科的桂花為食尚待觀察;步道旁常見的野蠶蛾,不曾仔細端相,原來它竟穿著毛襪;回程在路旁的長柄紫麻上發現很多苧麻夜蛾幼蟲,等它變成終齡幼蟲時會更漂亮,請大家期待它不會被吃掉。

2011年3月4日 星期五

步道生態教室- 步道日記 (步道日誌100.03.01)

背著相機上山拍照是最快樂的一件事,聽蛙叫、鳥鳴,看各樣昆蟲。人生、股市就像山路的起起浮浮,沉浸山林使人喜悅,沉浸股海讓人憂鬱。
2/24上步道,紫嘯鶇迎接我,二星龜金花蟲在光天化日下作想作的事,但不須像台中市中華路的老翁負法律責任,鞍部附近的觀音座蓮上有隻波帶白鉤蛾,外觀看起來像尺蛾,其幼蟲以墨點櫻桃葉子為食草。3/1又上山,這次進入眼裡的是少見的缺角天蛾,其幼蟲以葡桃科植物為食草。

步道靠近中華科技大學路段,石階兩旁的泥土,已被沖刷約2公尺深,也把石階下的泥土掏空,若不補救後果不堪設想。

2011年2月20日 星期日

步道生態教室- 步道日記 (步道日誌100.02.17)


難得南港無雨,昆蟲也聞到天晴的氣味,紛紛至步道上休棲,離登山口不遠處有隻黑點雙帶鉤蛾停棲在山月桃上,遠看就像一片枯葉,另有隻細紋黃鉤蛾亦在倒臥的月桃葉上,它的幼蟲正是以薑科月桃或野薑花為食草。

步道旁的杜虹花上,年紀輕輕的螽蟴若蟲,已學會劈腿,而旁邊有隻暗點燈蛾幼蟲,吃飽了在休息,而以杜虹花綠葉為食草的二星龜金花蟲,亦在葉上徘徊。
步道旁的路燈,以榕樹為食草的黑點白蠶蛾,竟然在燈桿上產卵,正當拍攝黑點白蠶蛾時,蔡爸走來,於是二人邊走邊聊,途中於華八仙上看到雙斑白肩天蛾幼蟲在吃華八仙葉子,因光線不佳,二人費了一番功夫才拍得滿意的照片。

回程蔡爸指示,在三刈葉上有個大琉璃紋鳳蝶蛹被舉尾蟻把內餡啃光;回到中研院的四分溪岸邊,一隻翠鳥注視著溪內,尋找攻擊目標。今天是冬天以來最豐收的一天。

2011年2月10日 星期四

步道生態教室- 步道日記 (步道日誌100.02.08)


過年前南港地區長期溼冷的天氣,接著春節回南部,約一個月未上步道,從來未曾這麼久不上步道,讓我幾乎忘了它的存在。
2/8上步道,首先見到的竟是軟毛柿果實,行走這麼多年未曾注意,步道上的耳挖草亦開花了,杜紅花的樹枝上停棲一隻僅約0.6公分葉蟬,雖然小但仍算漂亮。
1/14看到的波帶鉤蛾幼蟲已經長胖了,該棵水金京上亦有隻單帶蛺蝶幼蟲。回程在中華科大內發現黃星天牛,為甚麼稱「天牛」,看看它的一雙觸角是否像牛角,且它可在天空飛翔,名正言順稱它為「天牛」。另在校區內高壓電塔上竟然停棲二隻鸚鵡聒聒叫,不知是那家野放或脫逃的。

2011年1月28日 星期五

步道生態教室- 步道日記 (步道日誌100.01.14)

水金京,喜歡蝴蝶的人都知道,是單帶蛺蝶幼蟲的食草,1/14行走步道時,發現它也是波帶鉤蛾幼蟲的食草,仔細瞧瞧,這隻幼蟲長的是否很特別,其成蟲過去曾拍過,一併供分享。

波帶鉤蛾

波帶鉤蛾幼蟲

步道生態教室- 步道日記 (步道日誌99.12.17)


今天是入冬以來最冷的一天,十八羅漢洞山對面河岸,青楓泛紅,點綴了山頭,賞楓何必到奧萬大。
在這寒冷的冬天,昆蟲也不太願出門,除了少數蛾類外,僅有一隻竹節蟲爬在不銹鋼護欄上,及一隻寄生蠅冷的失去了活動力,惟水冬瓜卻在冷冽的天氣中,吐出紅潤的新葉。

更寮古道大坪湖及土庫岳東峰探索(99.11.28)

今日登更寮古道,主要係探索大坪湖及土庫岳東峰,本來想獨自由登山口上椿萱農場,惟走至蘇家古厝,兩隻大狗堵住路口,只好下山至舊莊國小與大夥兒會合上山。
一行約20人在9:30左右由椿萱農場上大坪段(即野白合復育地點),於涼停處右轉非大眾路線步道,沿路分成二批,喜歡攝影者永遠落在後面,當然收獲也最多,以禾本科植物為寄主的台灣鬚緣椿象是第一收獲,到達大坪湖做蓋斑鬥魚野放後,續往土庫岳前進,行至與更寮古道交接處,一棵莢蒾上長滿果實,可是又不像莢蒾果實,經專家鑑定是莢蒾蟲瘿,真是不可思議。沿途又有開著白花長著藍色果實的雞屎樹。抵達望高寮稍作休息及拍攝頷垂豆果莢及果實後,又往土庫岳東峰前行。
往土庫岳東峰的路段,人煙稀少且艱困難行,滑倒的場面不時發生,當然也引來調笑聲,大夥兒也見識到寄生蜂的流星錘(蜂蛹)。下步道後連接產業道路,路旁烏心石展開純白花朵迎接,惟馬上又接更寮古道支線上行,抵達椿萱農場入口,路旁一棵台灣朴樹上有紅紋豔金花蟲及黑點捲葉象鼻蟲,抬頭往上看又有橫帶人面蜘蛛,大夥兒拍的不亦樂乎。
回到農場拍攝即將化蛹的端紫斑蝶及泉字雲斑蛛,享受明淑老師豐盛午餐即打道回府,感謝大家帶給我美好的假日。

步道生態教室- 步道日記 (步道日誌99.11.24)


入冬的台北,難得遇見陽光露臉,真是爬山的好日子,揹起相機、騎上可愛的小摺,前往那最熟悉的步道。
蟑螂雖是昆蟲之一,但因其是家裡不受歡迎之客,過去爬山看到它皆予以忽略,唯今天這隻烏來森蠊若蟲,背部有二條黃斑條紋,還瞞可愛的,所以給它一次露臉機會;步到旁菜園的塑膠網上,有隻紫線黃舟蛾,它不常見,其幼蟲與山黃蔴黃舟蛾同樣以山黃蔴為食。
在這秋冬季節,步道上常見紅圓翅鍬形蟲漫步,它那桃紅色的翅鞘,人見人愛;台灣大螳螂(綠色型)在菜園內,轉動著頭部尋找獵物;野蠶蛾幼蟲就在其食草-小葉桑上休息,很像一坨鳥糞。
行至鞍部旁的土地公廟,其牆壁上有隻青斑鳳蝶終齡幼蟲,已吐絲把自己頸部束起準備化蛹,其旁邊不知那隻昆蟲產卵,其整齊排列著,真讓人懷疑其屁股是否長眼睛。
過去總認為蠟蟬不會叫,惟最近看了一本書-回不去的伊甸園,書內介紹;將蠟蟬裝在玻璃試管,把玻璃試管貼近耳朵,可聽見其鳴叫聲,有機會可試驗一下。

2011年1月17日 星期一

步道生態教室- 步道日記 (步道日誌99.11.11)


感謝蔡爸告知更寮古道眺望汐止隧道口之芒花盛開,今天趕忙上山前往賞芒。

2011年1月7日 星期五

更寮古道大坪湖及土庫岳東峰探索(99.11.09)


一星期來的細雨綿綿,終於11/8轉晴,連續二日背著相機上山透透氣,步道上,黃枯尺蛾被雨水摧殘的翅膀殘破不堪,最近常見的舞蛾停棲在葉上轉動身軀,冬天常見的天蛾又多了一隻霜降天蛾,少見的草蛉、細紋黃毒蛾及橋夜蛾亦出現,繼上星期的雄性蠍蛉,本次又拍到雌性,二者可稍作比對。黑翅細蟴搖晃者觸角探索外面世界,還有二隻赤腹寄居姬蛛在人面蜘蛛網上爭奪地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