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7月27日 星期三

步道生態教室- 步道日記 (步道日誌100.07.15)

山,快樂時去與山友分享樂趣,鬱悶時去透透氣,廢氣吸多了去換換氣;山,有個像彌勒佛的大肚量,不論你心情如何,都願意接納。居住在台北盆地,四週環山,交通便利,只要有心,隨時都可上山抒發心情。
騎著腳踏車,沿著四分溪,穿過中研院、久如社區至南港山縱走步道登山口上山,是退休後主要休閒活動,四分溪畔及縱走步道,是多年來摸索生態的主要地方。背著相機看到就拍,拍了就查,就這樣一步一腳印,培養出對蕨類與昆蟲的興趣,也認識很多不認識的人,不知他來自何方,也不知他前往何處,見面問聲:早。偶而山友問起:今天看到甚麼寶,拿起相機show二張與其分享。
今晨約6:30出門,寬腹螳螂首先與我打招呼,習慣棲息於台灣欒樹的大紅姬緣椿象,也飛到對岸邊坡的矮樹叢會面,菜園的甘蔗上,有斑角蔗蝗與台灣稻蝗在用餐,大鳳蝶也出來享受美食,綠色型的薄翅蟬藏在山苦瓜的綠葉上,讓大家忽略它的存在。褐樹蛙經過一夜的求偶鳴叫,未找到對象,無奈的趴在枯木上;以山豬肉(清風藤科)為主食的大綠弄蝶,過去只見其身影,今天終於捕捉到它的畫面。回程於中華科大,亦見肉食性的厲椿象在圍牆上徘迴,回到家已9:00,結束今日的前奏曲。

步道生態教室- 步道日記 (步道日誌100.07.12)

晨間,沿著四分溪的汛洪道騎著腳踏車慢行,土蜂在邊坡的颱風草上遊走尋找獵物,翅膀受傷的黑樹蔭蝶停棲在大花咸豐草葉上,難以展翅飛翔;而四分溪之水泥護欄上,茶胡麻天牛東張西望,似乎在尋找歸路,而絨蟻蜂也不顧面子在護欄上辦事。
騎至中華科大西側的登山步道,停妥腳踏車,步行上山,步道上乾乾淨淨無落葉,原來附近居民在打掃,真是感動,我這登山客只知在步道穿梭、享受森林的幽靜,真是汗顏。
行至菜園旁,菜園的網式圍籬上,有隻雞冠細身赤鍬形蟲,過去看到的鍬形蟲以黑色扁鍬形蟲為主,
黃褐色鍬形蟲第一次認識它。行至獅園福德宮,有隻薄翅蟬(褐色型)停在路旁樹幹,而鞍部附近今天也很精彩,玻璃尺蛾展現透明窗格翅膀,紫蛇目蝶幼蟲躲在黃椰子葉背上用餐,其顏色與葉子相近,真是完美的保護色;刺蛾幼蟲也展現漂亮身影,不過,千萬不要碰觸它,它可會讓你刺痛入骨。
步到行走千百回而不厭倦,就是為尋找以前未曾看過的物種,那種快樂只有身處其中的人能體會。

步道生態教室- 步道日記 (步道日誌100.07.04)

今天與中研院陳宗憲老師上步道,為7/16原生植物協會導覽作準備,當然除了植物以外,還觀察到很多物種。
今天最興奮的是發現很多第一次在這步看到的物種,有獨角仙(雄)、褐樹蛙、蚰蜒;獨角仙常以光蠟樹汁液為食,步道上並無此樹種,但卻在菜園旁的草叢看到它;褐樹蛙是我們在撿拾大葉楠的果實,無意間於枯木上發現,它的特徵是兩眼與吻之間有淺色三角斑;而蚰蜒屬節肢動門唇足綱,喜愛生活在溼冷的地方,不常見,以蜘蛛及小昆蟲為食。
另外發現了澤蛙、雌黃尺蛾(雌)、大琉璃食蟲虻、黃三線蝶、還有一隻蜈蚣在捕食昆蟲。

步道生態教室- 步道日記 (步道日誌100.06.24)

趁著米雷颱風來臨前,巡視一下步道,上午6:00上山,步道上有蟪蛄及小蟪蛄蟬鳴聲伴隨,菜園旁的大花咸豐草上,紅透目天蠶蛾懸掛著像一片枯葉,獅園土地公廟旁的山櫻花,有蘋掌舟蛾幼蟲在用餐,黃長腳蜂亦趁著颱風來臨前出來覓實,土地公廟北側有鸞褐弄蝶在地上吸水。
回程於步道上看見竹雞覓食,可惜距離太遠且逆光,無法拍好它;另於柚子樹旁的野薑花葉上,發現一隻台北樹蛙,其顏色與樹葉幾乎相同,很幸運發現它。因陽光照在樹蛙反光的關係,一直等到烏雲遮住陽光,才拍出其真實顏色。回程路上巧遇鄰居與蔡爸,又帶他們欣賞樹蛙的美麗畫面。